「四庫全書」是什麼?它指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編纂的一部巨型叢書,歷經十三年,於1795年完成。這部浩瀚的知識寶庫,收錄了中國古代所有重要的典籍,涵蓋儒家經典、史書、諸子百家著作以及文學作品,如同一座保存了中國古代文化精華的知識殿堂。


四庫全書的豐富內容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典籍的集大成之作,其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化、歷史、哲學、文學等各個方面,其豐富性令人嘆為觀止。全書共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每部又細分成若干類,總計3500多種,7.9萬卷,3.6億字,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浩瀚海洋。



經部



經部主要收錄儒家經典,包括《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等五經,以及其他儒家經典作品。這些作品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倫理、道德和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部



史部主要收錄中國古代的歷史典籍,包括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等。其中正史是歷代王朝官方編修的史書,如《史記》、《漢書》、《後漢書》等,記錄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史;編年史則按照年代順序記錄歷史事件,如《資治通鑒》;紀事本末則以事件為中心,將不同年代的相關事件集中記載,如《春秋左傳》。



子部



子部主要收錄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著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等各家學說。這些著作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多元的思想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例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強調“無為而治”的思想;法家以韓非子為代表,強調“法治”的思想;墨家以墨子為代表,強調“兼愛非攻”的思想。



集部



集部主要收錄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戲曲、小說等。這些作品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民俗風情、社會生活、愛情婚姻等各個方面。例如,《唐詩三百首》收錄了唐代詩歌的經典作品,展示了唐代詩歌的繁榮景象;《水滸傳》、《紅樓夢》等小說則描繪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各種人物和故事。



四庫全書的內容如此豐富,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後世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編纂的龐大工程:四庫是什麼?


四庫全書的編纂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參與人數之眾,都令人嘆為觀止。這項工程始於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親自下令,歷經十三年,終於在1795年完成。這項工程匯集了當時最優秀的學者,動員了數百名抄寫員、校對員和刻工,堪稱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項偉大工程。



參與編纂的學者



  • 紀昀:四庫全書的總纂,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精通經史子集,為四庫全書的編纂做出了巨大貢獻。

  • 戴震:參與四庫全書的校勘工作,以其精深的學術水平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四庫全書的質量把關。

  • 王鳴盛:參與四庫全書的纂修工作,以其對典籍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學術積累,為四庫全書的內容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四庫全書編纂過程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極其嚴謹,經歷了以下幾個步驟:



  • 收集典籍:首先,由各地官員負責收集各地藏書,並將其送到北京。這些典籍包括了各種類型的書籍,涵蓋了中國古代的各個領域。

  • 分類整理:接下來,由學者們對收集到的典籍進行分類整理,並編排目錄,為後面的編纂工作打下基礎。

  • 校勘定本:根據收集到的不同版本,進行校對,最終確定一個標準版本,作為四庫全書的正式版本。

  • 抄寫刻印:確定版本之後,由專人進行抄寫,並用精美的木板刻制印刷,以確保四庫全書的質量。



四庫全書的編纂不僅是一項工程,更是一項文化事業。它不僅僅是保存典籍,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整理和傳承。四庫全書的完成,標誌著中國古代文化典籍整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為後世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四庫全書的體例與分類



四庫全書的體例和分類體現了清朝時期對中國古代典籍的深刻理解和系統整理,也為後世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框架。四庫全書以「經」「史」「子」「集」四部為分類標準,並在每部之下細分出若干個類,共計44類,每個類又包含許多不同的書籍。這種體例和分類方法源於中國傳統的經史子集分類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緻的劃分,使四庫全書的內容更加系統化、條理化。



經部



經部主要收錄儒家經典及其相關著作,共包含11類,包括:




  • 易經:包括易經、易傳等。

  • 詩經:包括詩經、毛詩傳等。

  • 書經:包括尚書、書傳等。

  • 禮記:包括禮記、禮傳等。

  • 春秋:包括春秋、春秋傳等。

  • 孝經:包括孝經、孝經傳等。

  • 爾雅:包括爾雅、爾雅注等。

  • 尚書:包括尚書、尚書傳等。

  • 周禮:包括周禮、周禮傳等。

  • 儀禮:包括儀禮、儀禮傳等。

  • 春秋左傳:包括左傳、左傳注等。



史部



史部主要收錄歷史著作,共包含29類,包括:




  • 正史:包括二十四史、漢書、後漢書等。

  • 編年史:包括春秋、史記等。

  • 紀事本末:包括資治通鑑、通志等。

  • 別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

  • 雜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

  • 地理志:包括山海經、水經注等。

  • 政書:包括管子、韓非子等。

  • 經濟志:包括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

  • 兵書: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

  • 刑法志:包括法經、唐律疏議等。

  • 天文志:包括天文志、天象志等。

  • 五行志:包括五行志、陰陽五行論等。

  • 藝術志:包括琴譜、畫譜等。

  • 雜志:包括筆記、雜記等。



子部



子部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儒學、道學等著作,共包含10類,包括:




  • 儒家:包括孔子、孟子、荀子等著作。

  • 道家:包括老子、莊子、列子等著作。

  • 法家:包括韓非子、商鞅等著作。

  • 兵家: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

  • 農家:包括氾勝之、王禎等著作。

  • 醫家:包括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

  • 天文算數:包括九章算術、渾天儀等。

  • 術數:包括易經、奇門遁甲等。

  • 藝術:包括琴譜、畫譜等。

  • 雜家:包括管子、韓非子等。



集部



集部主要收錄詩歌、散文、戲曲等文學作品,共包含4類,包括:




  • 詩文集:包括詩歌、散文、詞、曲等。

  • 詞曲集:包括詞、曲、散曲等。

  • 劇曲集:包括戲曲、話本等。

  • 小說集:包括章回小說、筆記小說等。



四庫全書的體例和分類體系,不僅是中國古代典籍的整理和編纂的典範,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貴參考工具。





























四庫全書的體例與分類
分類 內容
經部 11類 儒家經典及其相關著作,包括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孝經、爾雅、尚書、周禮、儀禮、春秋左傳等。
史部 29類 歷史著作,包括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地理志、政書、經濟志、兵書、刑法志、天文志、五行志、藝術志、雜志等。
子部 10類 諸子百家、儒學、道學等著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數、術數、藝術、雜家等。
集部 4類 詩歌、散文、戲曲等文學作品,包括詩文集、詞曲集、劇曲集、小說集等。



四庫全書在後世的作用



四庫全書不僅僅是一部巨大的典籍彙編,它更在後世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思想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影響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促進文化傳承和知識積累



四庫全書的編纂保存了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為後世提供了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思想的珍貴史料。它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從儒家經典到諸子百家,從史書編年到詩歌戲曲,為後世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源,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知識的積累。



2. 推動學術研究與發展



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系統的典籍整理和研究工作,為後世學術研究提供了典範和借鑒。其嚴謹的分類、精確的校勘、詳盡的提要等都為後世學者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同時,四庫全書也為學者提供了更完整的資料,方便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學術研究。



3. 影響近代文化發展



四庫全書的編纂對於近代中國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學者利用四庫全書進行研究,推動了清代學術的繁榮,也為近代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庫全書也成為近代知識分子進行文化復興和思想啟蒙的重要參考。



4. 推動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四庫全書的編纂和傳播也讓世界瞭解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四庫全書的內容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讓西方學者得以接觸中國古代典籍,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總而言之,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它不僅僅是一部典籍彙編,更是一座浩瀚的知識寶庫,對後世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思想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四庫是什麼?結論



四庫全書,這部中國古代典籍的浩瀚知識寶庫,不僅僅是保存了文化遺產,更是一部見證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鉅著。它不僅體現了古代中國學者的智慧與努力,更為後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和無盡的學術寶藏。 從儒家經典到諸子百家,從史書編年到詩歌戲曲,四庫全書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中華文明深處的大門。透過四庫全書,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的思想、歷史和文化,也更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希望更多人能夠透過這部鉅著,領略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並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這就是「四庫是什麼?」的答案,也是這部鉅著留給後世的深刻意義。




四庫是什麼? 常見問題快速FAQ



四庫全書為什麼叫做「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顧名思義,就是把中國古代典籍收錄齊全,猶如一座浩瀚的知識寶庫。四庫指的是「經、史、子、集」四個部分,分別代表了儒家經典、歷史書籍、諸子百家著作和文學作品。因此,「四庫全書」的意思就是將這四個部分的典籍都收錄起來,成為一部完整的中國古代典籍彙編。



四庫全書的編纂歷經多少年?


四庫全書的編纂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歷經十三年,終於在1795年完成。這項工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堪稱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項偉大工程。



如何才能瞭解四庫全書?


您可以參觀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欣賞四庫全書的珍貴手稿。您也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瀏覽四庫全書的電子版。此外,還有許多專家學者撰寫的四庫全書相關書籍,可以幫助您更深入地瞭解四庫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掉入礦坑的妹仔 的頭像
    掉入礦坑的妹仔

    天然水晶分享小天地

    掉入礦坑的妹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